top of page

基隆之門_基隆清代官道產業生活路徑

  • 作家相片: (圖書館)共好計畫助理 KL
    (圖書館)共好計畫助理 KL
  • 2024年7月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清治時期的基隆市街( 圖片來源:陳成章(1999))基隆市港區歷史建築調查──第二階段:歷史建築測繪、調查研究,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轉引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走讀路線


樂肆主題餐廳 → ★基隆城際轉運站 → ★基隆車站 → ★文昌里里民活動中心 → ★孝三路79巷(老屋遺構) → ★孝三路20巷 → ★孝三路30巷(哥倫布酒吧、無用學堂、代明宮、太陽媽廟)→ ★孝二路76巷(慶安宮)→ ★孝一路34巷(黑媽酒吧)→ ★孝一路(崁仔頂漁市、明德至善親民三連棟)→ ★愛一路17巷 → ★愛三路49巷(基隆福德宮)→ ★愛三路-仁二路(廟口夜市、奠濟宮)→ ★愛四路-愛四路28巷(許梓桑古厝)→ ★委託行街區(基隆福氣委託行故事館)



#從基隆市港再生到「基隆之門」


基隆市市街中心自清朝發展至今,為基隆市民文化、生活、休閒、商業及政治中心,其中基隆廟口夜市更是目前全國各地民眾前來觀光首要必來訪的地方。近年基隆市港再生相關建設沿著基隆港邊,從基隆車站、基隆城際轉運站、國門廣場、海洋廣場、郵輪廣場、東岸廣場、東岸旅客中心至基隆塔等,串聯至中正公園,人本友善環境相繼完備,惟對於市區中心地帶較無相關建設鋪成規劃。


為承接上述以基隆港邊相關人本友善環境所塑造的港邊觀光休閒場地景,讓基隆市街中心也得以有較為長遠的發展願景,同時銜接清朝發展至今的歷史及文化脈絡,特提出以「基隆之門」為發展概念,藉此回應基隆作為台灣公路、鐵道及港務等三種產業交通運輸「台灣頭」的城市意涵。


#從清代官道到「清代官道產業生活路徑」


「清代官道」是清代建立的官道,是當時台北進入基隆的主要幹道,也是日後基隆地區發展的經濟起點。基隆市街歷經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呈棋盤式後,「清代官道」就無法清楚感受指認,目前呈現如建築後巷的地景感。


目前初步指認出得以判讀的「清代官道產業生活路徑」,自基隆車站起至許梓桑古厝止,其中巷弄及對應到的歷史、文化及產業地景如下:


基隆城際轉運站>>基隆車站>>文昌里里民活動中心>>孝三路79巷(老屋遺構)>>孝三路20巷>>孝三路30巷(哥倫布酒吧、無用學堂、代明宮、太陽媽廟)>>孝二路76巷(慶安宮)>>孝一路34巷(黑媽酒吧)>>孝一路(崁仔頂漁市、明德至善親民三連棟)>>愛一路17巷>>愛三路49巷(基隆福德宮)>>愛三路>>仁二路(廟口夜市、奠濟宮)>>愛四路>>愛四路28巷(許梓桑古厝)>>委託行街區(基隆福氣委託行故事館)


本活動邀請建走大叔-吳宜晏老師帶領走讀「清代官道產業生活路徑」,透過街區廟宇及產業生活景點走讀,一同探尋基隆孝三路街區場域故事,深化地方文史、產業及生活環境之認同感。。

 
 
 

Comments


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t available anymore.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

©  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自主學習專區|地址: 201013 基隆市東信路 324 號|總機:(02) 2427-8274 |傳真:(02) 2429-1830|

bottom of page